close

今天要介紹這款好物超多網友都說讚喔! 

 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體質」決定你的健康,破解17個健康迷思,用20帖天然食補「

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體質」決定你的健康,破解17個健康迷思,用20帖天然食補「
免運79折

勁爆價只要: 277

網路價格隨時會修改,請點擊圖片查看最新特價喔!

08/04 08/17 08/28
363元 340元 321元

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體質」決定你的健康,破解17個健康迷思,用20帖天然食補「把病吃好」!

千呼萬喚,繼暢銷書《五代中醫(上)家傳食療治百病》後
讀者期待已久的下集,終於問世!
清光緒至今,五代中醫全家族數百人,無一人得癌症!

內容簡介

  誤食毒澱粉別緊張,吃【蘆筍炒雞柳】就可排出毒素!
  第一本結合【中醫理論】+【科學數據】的健康書,
  為你破解最容易弄錯的養生迷思!
  健康,不該用盲目吃藥來換!了解5大體質,
  停吃錯誤的食物,90%的病,都能預防!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所適合的養生方法當然也不同!中醫常說:「體質為治病之本。」問題是,體質到底是什麼?看了好多養生書,卻還是一知半解?下列這些情況,也常發生在你身上嗎?

  ◎為什麼別人喝牛奶都沒事,自己一喝就拉肚子?
  ◎明明很營養的堅果,卻每次吃完都上火,口乾舌燥?
  ◎經痛時吃黑糖,不但沒止痛,反而越吃越痛?

  正確來說,健康的人是不會有體質的,身體如果長期受到某些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產生某種傾向,這個傾向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一旦形成體質,便是疾病的源頭,如果不趁早調整,最後就是生病。因此,只要先了解體質,當然可以預測疾病。就算疾病已經形成,我們也還是能輕易掌握矯正和治療方向,再加上張院長特別量身訂做的「五大體質茶飲」,按時喝就能矯正體質。

  ◆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為你解答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
  懷生堂第五代傳人張維鈞院長平常看診時,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很多病患的問題經過他檢查,發現多是因為吃錯食物或是用錯養生方法而造成,才讓他驚覺,看似簡單的健康法則,卻有釵h人連基本的原理都不懂,人云亦云下,當然容易出問題。因此,他將最多人容易弄錯的養生觀念整理出來,一次解開所有疑惑,讓大家別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身體。這些關於健康的迷思,你都知道嗎?

  ◎想養生,少吃多動就對了?──
  過度少吃多動會讓免疫力減弱,甚至死亡,要依照職業和生活習慣決定。

  ◎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不濾渣的果汁性質非常寒,直接喝易傷胃,必須評估身體能否適應。

  ◎十膠怬t有纖維,多吃助消化?──
  市售十膠怞h混有豆類,吃太多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脹氣,是放屁的元兇。

  ◎蛋白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多吃無害?──
  吃太多易加重身體負擔,並非所有人都能多吃,攝取過量會引發慢性病。

  ◎餓很快的人,要吃飽一點比較好?──
  腸胃差卻常吃太飽,易傷害消化和代謝系統,讓身體充滿毒素,老化得更快。

  ◆別再盲目吃藥,食物成分天然,最能解身體的毒。
  雖然體質是疾病的徵兆,卻也提醒我們,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久了也需要維修保養,只要了解疾病的偏性和本質,就能利用手邊的材料排解「故障」,矯正身體的偏性。人們因貪圖美味和方便,使有毒物質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家戶戶冰箱常備的食材,反而是最好的保養來源。因此,張院長也整理了15個最常見的症狀,善用食物,這些大病小痛都能治癒。

  ★生活忙碌,總是疲倦、精神不佳?──【金銀花甘草茶】能提振精神,補充元氣。
  ★用眼過度,導致眼壓過高?──【行氣護眼茶】能保護眼睛,減輕雙眼負擔。
  ★常長口角炎、?疹,時常復發?──【金銀菊槐茶】能減緩發炎,預防病毒。
  ★夏日高溫,時常中暑?──【加減午時茶】去除濕氣最快速,並能解除暑氣。
  ★一年四季,手腳總是冷冰冰?──【滋補膏】營養豐富,適合補充養分。
  ★皮膚非常敏感,容易長濕疹?──【蘋果泥】含有檞黃素,能幫助皮膚修復。
  ★髮量稀少,容易掉髮?──用【老薑藥酒】擦拭頭皮,可讓血液循環活化。
  ★天氣一濕熱,香港腳就常發作?──只要在患處擦【香菸泡白醋】,就能抑止發癢。

  生病時,「天然食物」就是最好的解藥。
  只要有效運用食材和藥材,即可把病吃好!
流傳百年的袓傳養生帖,最能解身體的毒。

本書特色

  (一)文字淺顯易懂,幫助快速了解體質類型
  對於一般人常弄混的體質特性,張院長用簡單的文字解說,5大體質加上表格輔助症狀說明,迅速幫助找到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

  (二)收錄體質與好發疾病對照表,事先預防最準確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容易引發的疾病也不一樣,只要詳讀張院長獨家整理的對照表,就能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應變的對策。

  (三)張院長量身訂做養生方案,5大體質皆適用
  體質不同,所需的養生方法也不一樣,張院長針對各體質的特性,詳細說明飲食限制及生活上的建議,照著做自然能養出好身體,遠離疾病。

  (四)破解17個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解開疑惑
  一天排便多次是健康的象徵?喝咖啡提神很正常,不須太在意?你以為對的養生方法,其實都是錯的!張院長獨家整理最多人容易弄錯的養生觀,讓你不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身體。

  (四)收錄20帖袓傳養生秘方,用食物就能把病吃好
  西藥雖然效果快,卻不一定能治本,天然食物效果溫和,材料取得方便,安全性高,更能在家自己動作做,隨手可得的藥材,正是治病最好的藥方。

名人推薦

  ◆醫界名人,健康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前台灣省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前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玉安中醫診所院長──吳元劍

  ■光田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弘光科大生科系講師──沈炳宏

  ■前中華民國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永生中醫診所院長──林永農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廖正雄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陳雅芬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廖正雄小兒科診所院長──廖正雄

  ■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賴永勳

作者介紹

張鐘元(懷生堂第四代傳人)

  【經歷】
  前中醫師全國聯合會 常務理事
  台灣省中醫師公會 常務理事
  台南縣中醫師公會 理事長
  懷生堂第四代傳人

張維鈞(懷生堂第五代傳人)

  懷生堂祖傳中醫世家之第五代傳人。現為台中濟生中醫診所院長。

  家族自清光緒年間行醫以來,歷經一百二十多年的悠久歷史。從小耳濡目染,傳承中醫臨床經驗與百年食療方子,徹底實踐「藥食同療」的治病養生法則,每每運用於門診臨床治療而取得重大療效,人人嘖嘖稱奇。

  個人不僅精通中醫學理,對於西醫用藥及食品營養學都有深入的研究。擅長以中醫理論分析病症成因,結合現代人容易取得之食材與藥材,運用家族流傳下來的食療方子,對症開藥,利用簡單的食材與藥材,達到祛病強身的效果。

   著有《五代中醫救命養生帖》、《五代中醫(上)家傳食療治百病》。

  【經歷】
  台南懷生堂家傳五代中醫世家
  台中濟生中醫診所院長
  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監事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 中藥班講師
  中國醫學大學 中醫社指導老師
  中山醫學大學 國醫社講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藥學士
  高考及格中藥師及西藥師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醫學士
  長庚大學中醫研究所 碩士班
  廣州中醫學大學研究所 醫學博士

目錄

第1章 你了解自己的體質嗎?──五種體質大剖析,精準預測好發疾病
【觀念1】「體質」才是疾病的源頭,也是對「症」下藥的依據
【觀念2】五大體質,決定人的健康與壽命
○1【氣虛】調理好「睡眠」和「腸胃」問題,就能補足流失的氣。
氣虛體質食譜【七味異扒慼j
○2【陰虛】適時補充水分和足夠膠質,能養足缺少的陰氣。
陰虛體質食譜【沙參地黃飲】
○3【血虛】多吃營養食物,以補充造血所需的原料。
血虛體質食譜【參耆小營煎】
○4【氣滯】放輕鬆,不擔過多壓力,氣自然能順暢運行。
氣滯體質食譜【玫瑰紫蘇飲】
○5【血瘀】飲食宜清淡,減少代謝的廢物,血流便能暢通不黏稠。
血瘀體質食譜【麥芽決明茶】
【觀念3】吃錯食物、搬家、換工作……,都可能是引發疾病的「誘因」
◆各種體質與好發疾病的對照表
【觀念4】體質多為遺傳,不能改變?可以的,改變生活飲食是關鍵
◆張院長養生觀:肉要全熟並去皮再吃,除了減脂,更能預防禽流感
【觀念5】體質不一定是單一的,一個人可能有好幾種體質
◆張院長量身訂做,五大體質的「養生方案」
【觀念6】不是每種體質都能進補,吃補之前,先搞清楚
◆張院長養生觀:冬令進補需先了解體質,切勿胡亂進補
【觀念7】為什麼他總是吃不胖?易胖、易瘦取決於體質

第2章 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為你破解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
◆一定要知道→每個人的問題都不同,養生方法一定要慎選
【迷思1】一天排便多次,代表沒宿便、很健康?
張院長說:「大便次數太頻繁,表示腸胃無力,無法排空,是『極虛』現象。」
【迷思2】疲倦、很累的時候,喝咖啡提神最有效?
張院長說:「盲目用咖啡因掩趙h倦,長期下來只會更累,讓身體消耗過多元氣,導致抵抗力變弱。」
【迷思3】只要「少吃多動」,就是實踐「養生」的生活?
張院長說:「並非人人都適合『少吃多動』,要依照個人職業和生活習慣決定。」
【迷思4】室內溫水池溫暖又不怕曬,最適合游泳?
張院長說:「常在室內溫水池游泳,容易吸進高濃度的氯氣,傷害身體。」
【迷思5】已經很注意飲食了,為什麼膽固醇還是過高?
張院長說:「膽固醇主要由肝臟製造並能修補血管,發炎越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自然越多。」
【迷思6】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張院長說:「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蔬果汁性質較寒,不濾渣更寒,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
【迷思7】為了讓食物更美味,用大火快炒最好吃?
張院長說:「『高溫』會破壞食物的成分,火越大,食物就越不營養且越毒。」
【迷思8】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多吃無害?
張院長說:「如果吃到改良後的氫化植物油,不但身體無法代謝,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
【迷思9】十膠怐瘍硅t量高,多吃有助消化?
張院長說:「市售十膠怞h混有豆類,吃太多反而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脹氣。」
【迷思10】多喝牛奶可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
張院長說:「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喝牛奶,若攝取過量,反而會加重肝腎負擔,導致骨質疏鬆。」
【迷思11】黑糖有止痛效果,經痛時多吃,就不會痛了?
張院長說:「黑糖止痛僅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現代人多為熱性體質,反而會越吃越痛。」
【迷思12】烤地瓜富含纖維,多吃無害還能排毒?
張院長說:「清蒸或水煮才能完整吸收地瓜的養分,高溫烘烤易讓營養流失,對身體無益。」
【迷思13】堅果營養價值高,每天吃很健康?
張院長說:「高溫烘烤的堅果,珍貴的不飽和脂肪早已變質,甚至還含有致癌物。」
【迷思14】只吃肉、不吃澱粉,是能減肥又健康的好方法?
張院長說:「並非每一種人都適合多吃,吃太多會加重身體負擔,引發慢性病。」
【迷思15】喉嚨乾卡時,多吃喉糖就會好?
張院長說:「喉嚨乾卡多為吃錯食物所致,吃喉糖只能暫時緩解,必須徹底改變飲食習慣才有效。」
【迷思16】餓很快的人,要吃飽一點比較好?
張院長說:「腸胃差卻常吃太飽的人,易傷害消化和代謝系統,讓身體充滿毒素,老化得更快。」
【迷思17】高血壓只能吃降壓藥控制,以免造成中風?
張院長說:「降壓藥只能暫時降低血壓,高血壓也並非造成中風的主因,調整生活及飲食並配合治療,才能真正治癒。」

第3章 用天然食物解身體的毒!──隨手可得的食材,是最好的藥方。
◆一定要知道→吃進身體的毒,就用「天然食物」來化解
【五代獨門解毒帖】蘆筍炒雞柳
【症狀1】金銀花甘草茶,改善【疲倦、精神不佳】
【症狀2】養生滋補膏營養豐富,緩解【手腳冰冷】
【症狀3】冬瓜鴨湯幫助養陰,消除【火氣大】
【症狀4】行氣護眼茶保護眼睛,改善【眼壓高】
【症狀5】豆漿燕麥奶保護血管,抑止【血液循環差】
【症狀6】金銀菊槐茶清熱抗毒,預防【口角炎、?疹】
【症狀7】什錦味噌火鍋補血健腦,改善【健忘】
【症狀8】乙癸燉盅補肝又補腎,緩解【頭昏腦脹】
【症狀9】紅豆薏仁粥化水去瘀,消除【水腫】
【症狀10】加減午時茶去除濕氣,解除【中暑】
【症狀11】自製蘋果泥,改善【過敏性濕疹】
【症狀12】漢方紫雲膏,【燙傷】必備良藥
【症狀13】生薑蛋白糊,快速【消腫去瘀】
【症狀14】老薑藥酒,【改善掉髮】效果顯著
【症狀15】煙絲泡白醋,減緩【香港腳】的發作

作者序

破除迷思,養生不能趕流行,一定要「全面評估」

  近十年來,養生觀念方興未艾,各種養生方法紛紛出籠,但是,臨床上我卻常遇到釵h原本調理得當的人,因誤用不適合自己的養生法,而民咫@簣。例如,我有個乳癌患者經過1、2年的調理,原本已漸漸走向健康之路,沒想到在最近幾個月內,突然迅速惡化。

  我詳細問她這段期間飲食和生活是否有改變?她的回答一律是「沒有!」直到3個月後才告訴我,近來大便其臭無比。我說「大便很臭代表腸內腐敗很嚴重,毒素很多,人體七成的免疫力都在腸道,腸道充滿毒素,等於妳的免疫力一下子喪失七成。」這樣如何抵擋癌細胞?

  這時她才說出因親友的關心,建議她大量吃魚,可以把癌症體質轉變成正常體質。於是,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吃很多魚,沒想到大便卻開始變得又臭又黏,人也感到有些不對勁。我告訴她,「妳的腸胃消化和吸收弁鈺q小就不好,卻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蛋白質,消化弁鉈琤賒t荷不了,一旦消化不完全,讓魚在腸內快速腐敗,毒素就暴增,免疫系統在不堪負荷下,癌症當然會惡化。」我建議她暫時停止吃魚和集中調養腸胃,幾個月後才慢慢恢復健康。

  ◎流行的養生法,都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其實,所有的養生法都有它使用的體質條件,並不是說多吃什麼就一定會得到健康。因此,本書第1章的重點就是「體質」,養生先要明白體質,才有正確的方向。不弄清楚體質就貿然進行,等於是在靠運氣,非常危險!

  我這幾年觀察一般坊間的養生法,發現有幾個嚴重的問題,包括:

  (1)不合理的養生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例如,「踮腳尖」走路可以「通督脈」之氣,結果釵h人因此腓腸肌發炎,復健很久才好。或是過度強力按摩,按過之處的經絡反而變成陳年舊傷。

  (2)立論不錯,但過度強烈
  例如,檸檬含有維他命C,適度喝些檸檬水有益健康,但某些理論卻鼓吹把整顆檸檬連皮、連籽磨碎榨汁喝。試問,胃腸和肝臟被如此強大的刺激摧殘,能夠維持多久呢?

  (3)只強調某食物「含有」某種好物質,卻不管它同時「也含有」傷害性的物質
  例如,香蕉含有大量的鉀離子,理論上對心血管有益。但是,若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香蕉的熱量也非常高。如果你是運動員,多吃當然沒問題;如果你很少動又常吃很飽,飯後還再吃香蕉,我實在無法想像身體要如何代謝這些熱量?代謝一垮,三高就出現,光靠香蕉的鉀離子也沒用。

  (4)該養生法理論上對人體有益,可是你的體質並不適合,要修正才能適用
  例如,番茄含有茄紅素,但番茄性寒,體質偏虛的人喝多容易腹瀉,造成好菌流失,消化系統紊亂。不過,只要將番茄煮過或改吃番茄炒蛋,讓寒性消失,就變得適合了。

  因此,本書第2章的內容,就是希望能夠破除大家「單一角度」的迷思,回到「全面思考、全面評估」的觀念,才能確保養生不會誤入歧途。

  在第3章,我則提供一些好用的家傳食療,只要使用者的體質、病情相符,很快就能見效。爺爺曾說過:「安全有效,驗者方錄」,就是要大家放心使用。

  ◎用天然的食物,解除身體的病痛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吃魚卡刺,父親到廚房拿了一根完整的韭菜,叫我一手拿著根部,另一手把尾部菜葉塞入口中,粗略咀嚼幾下後吞下,一小段韭菜隨即被拉入食道,然後再拉出,魚刺就被纖維帶出來了。當下我就對醫術能夠「解決痛苦」感到很心動。時光悠悠,至今正式行醫已15年的時間,在醫學院也帶出了數百位優秀的學生。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父母的協助,他們將家傳醫學和食療的奶O源源不絕的注入到我身上,讓我滋養而茁壯。再來要感謝兩位中醫界令人敬重的前輩──林永農醫師和吳元劍醫師,兩位前理事長答應為我們的著作寫序,實在是莫大的榮幸,也讓本書增色不少。還有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賴永勳醫師,家庭醫學科廖正雄醫師、陳雅芬醫師幫忙推薦,以及賴弘敏醫師和采實文化永芬的全程協助,特此一併申表謝忱。

濟生中醫院院長
懷生堂第五代傳人
張維鈞

內容連載

★【迷思6】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張院長:「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蔬果汁性質較寒,不濾渣更寒,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

最近,各式各樣的養生法越來越多,當紅的蔬果汁療法就是其一,正如俗話說:「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將自己獨特的養生經驗與大眾分享的確是好事,但令人憂心的是,不見得人人都適用於同一種方式。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任何養生方法的前提都是要「適合自己」,才能達到改善健康的作用。

目前流傳的眾多養生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幾乎都是以「糾正西式飲食的錯誤」為前提所創造的。西式飲食的特點是高油脂(幾乎都是壞的油脂)、大量吃紅肉、高溫烹調、高鹽、高糖,這種飲食文化透過跨國商業經營,拓展到全世界,幾十年來造就全人類健康的大浩劫,無數的糖尿病、三高問題、痛風、癌症、免疫失調、肥胖等皆是由此而生。

但這一切終於在有心人士大力提倡「回歸大量蔬菜水果」,甚至採用「蔬果汁療法」後得到驚人改變。例如:高血壓不藥而癒了、血糖自動回復正常,高血脂消失了、癌症者保住了性命……等神奇療效,讓成千上萬的人們都想親身體驗這種快速找回健康的方法。

◎體質偏冷、少肉多菜的人,並不適合喝蔬果汁
「蔬果汁療法」真的這麼神奇嗎?其實神奇的不是多吃蔬果或是蔬果汁,按照中醫的說法,這正是「致中和」理論所帶來的成效,也就是「反向矯正法」。簡單地說,就是「缺什麼就補什麼;多什麼就去掉什麼」。

一般來說,蔬菜水果的確比動物性食物來得重要,人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吃蔬果。西式飲食大量吃肉,不重視蔬果,缺少纖維,當然導致健康的崩壞。反向矯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吃蔬果,甚至大量飲用現打蔬果汁,若是連皮打、連渣喝,大量的纖維、維生素和植化素進入體內,能夠中和並排出毒素,當然可以有效地回復健康。

若你平常不吃西式飲食,早就在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也很少吃肉,但身體仍然日漸虛弱,對照「致中和」理論,你的身體不適可能是體質偏虛或偏寒所造成。如果再飲用大量蔬果汁,又連皮打、連渣喝,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蔬果汁比蔬果更寒冷,直接喝容易傷胃
大家在採用「蔬果汁療法」時,必須先回想自己長期以來的飲食傾向,是大魚大肉、重口味?或是屬於正常、清淡的飲食?或甚至是營養不良?

很多人不知道,蔬果汁比蔬果更寒冷數倍,而連皮打、連渣喝的高纖蔬果汁又比單純的蔬果汁更加寒冷。原因是,我們吃蔬果時的咀嚼動作可以在口中加溫,利用唾液達成初步的消化,減輕腸胃負擔。

喝蔬果汁時,雖然已經被調理機打得很細,但是喝的時候未經咀嚼,直接進入胃中,腸胃虛弱的人根本承受不起。再加上釵h蔬果汁的材料皆為寒性的蔬果,又多從冰箱拿出使用,如果不去渣,腸胃會被大量的纖維刺激,造成「寒上加寒」,必然漸漸降溫,慢慢的,消化弁鉥N會出問題。

◎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喝蔬果汁前,可先少量試探
如果想嘗試「蔬果汁療法」,在安全的考量下,我建議從「少量試探」開始,也就是連喝3~7天蔬果汁,每次都喝原本的1/4分量就好(如一杯為500cc,即先喝125cc),若覺得身體有好轉,沒有出現新的不舒服症狀,就可以每週再多增加1/4的分量,最後就可喝完整的一杯。
反之,若感覺身體越來越差,開始出現以前沒有過或更甚的症狀,像是打嗝、腸鳴、排氣、腹瀉或大便無力、睡眠品質變差、腰痠無力、皮膚癢等,千萬別以為是「好轉反應」還繼續硬撐,必須先減量2~3天,測試這些新增加的症狀是否有消失?若是,就表示蔬果汁喝太多,減量即可。若症狀沒有消失,只是略微好轉,表示這方法根本不適合你,必須立即停止。

如果飲食已很正常、清淡的人,最好別喝大量蔬果汁,只要保持吃足夠的蔬果即可。已經很養生的人,如果身體仍然不舒服,可能是別的地方出問題,最好立即尋求治療。

◎蘋果紅蘿蔔汁適合所有人,下午3點前喝完最好
很多病人問我,如果真的想喝蔬果汁,有適合的配方嗎?我建議喝較安全的蘋果紅蘿蔔汁,用一顆蘋果搭配半條紅蘿蔔並去渣,完成後再滴幾滴檸檬汁,一天喝1~2次,在下午3點前喝完。因為任何蔬果汁越晚喝,身體會越冷。這道蔬果汁非常溫和,只要不是腸胃虛到極點的人,都可以喝。

此外,也可以再加入1/4顆甜菜根或1顆芭樂、1顆奇異等,只要是當季的蔬果就可以。當然,癌症患者也可以喝,腸胃好的人可以連皮打、連渣喝。總之,渣及纖維越多就越寒,必須以不傷腸胃為原則。

★遺傳的疾病,不能改變?錯!改變生活飲食是關鍵

只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體質就會改變,疾病也會隨之改變,遺傳疾病亦不例外。生活習慣因包含各種因素,無須輕易變動,但是飲食只要用點心思,就能改變。常吃炸雞腿便當的人,只要改吃滷豬腳便當,油炸和水煮,對身體的影響自然不同。

體質有30%是遺傳,這個部分很難改變,不過,這只是小部分,另外有高達70%的範圍,我敢保證,絕對是可以改變的。

現代醫學已證實,「先天遺傳基因一定會產生作用」是錯誤的,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某些遺傳基因是可以不被開啟的。假如父母都有大腸癌,子女必定也有相同基因,但是,只要後天生活及飲食得宜,不啟動大腸癌的因子,就不會得到癌病,顛覆「遺傳」決定一切的說法。

◎「天然食物」不一定對身體好
人類經過幾十年的歲月,飲食和生活習慣已經固定,體質也會跟著固定。若出現新的飲食傾向,體質便會跟著食物,往新的方向改變。例如,一個人如果本來都不吃油炸物,卻從今天開始,一天吃一點,不用半年,他會開始朝陰虛的體質發展,持續幾年後,就會真正形成陰虛體質。如果之後習慣還是沒改,再加上某些誘因,形成觸發點,疾病就開始生成了。

疾病是有跡可循的,源頭就是「體質」。體質也是其來有因的,就是食物,吃什麼食物就構成什麼體質。判案可能還會有冤案、假案,但是自己吃下肚的食物,會構成相應的體質,完全不會弄錯的。

只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體質就會改變。生活習慣因包含各種因素,無往輕易變動,但是飲食只要用點心思,就能改變。常吃炸雞腿便當的人,只要改吃滷豬腳便當,油炸和水煮,對身體的影響自然不同。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天然的最好」,反式脂肪是人工氫化過的壞油。這當然大部分是對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牛、羊的肉及奶,雖說是天然食材,卻含有天然的「反式脂肪」。這是因為牛、羊屬於反芻動物,胃的結構和豬及人類不同,裡面的菌種也不同,所以,製造出來的脂肪酸會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大約是1%左右。

歐美人或游牧民族因為有極大的運動量,用來代謝少量的反式脂肪是足夠的,不會造成大問題。但是,東方人生活在都市,運動量不足,微量的反式脂肪都能讓我們產生代謝上的障礙,偶爾吃或陬L大礙,常出就容易出問題。

◎料理方式、容器,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我曾遇過一個70、80歲的歐巴桑,她非常重視養生,幾乎不吃肉,只吃魚,也很遵守一些養生原則。不過,她卻得到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必須吃很多類固醇和消炎藥,雖能暫時抑制病情,身體卻越來越差。

她跟我訴苦,說自己已經很養生,為什麼還是會生病?我說「事出必有因」,請她告訴我平常都吃些什麼食物,以便找出病因。結果,她的早應ㄛO麵包或白吐司,再塗上乳瑪琳、花生醬,最後是芝麻醬。平常大多用塑膠桶裝的蔬菜油或植物油炒菜和煎魚來吃,也常常吃炒飯配素料。原來,她雖然注重養生,卻在飲食上犯了大忌,當然會生病。

她所吃的食物及油,都含有大量的人工反式脂肪。廠商為了增加油品穩定性,多半會使用氫化,再加上塑膠桶是油溶性的結構,用這種容器裝油,等於是在吃塑膠。更何況,她還將花生、芝?打成醬,堅果裡珍貴的不飽和脂肪在接觸空氣後會大量氧化,變成氧化油,而且因為沒有冰存,極可能因高溫而被黃麴毒素汙染。素料更不用說,多含有大量的有害添加物、色素和防腐劑。

◎生病時必須先改變自己,而不是只靠醫生
因為吃了太多傷陰的食物,變成最容易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陰虛體質,「類風濕性關節炎」正是自體免疫的問題。後來,我勸她將冷壓亞麻仁油和橄欖油交替使用,不再吃麵包吐司,改用饅頭沾著好油吃。主菜改吃清蒸魚或魚湯,炒菜改用水炒,最後再拌入好油。蔬菜量要有魚肉、類的3倍,食用順序是魚→雞、鴨、鵝→豬→羊→牛,但是暫時先不要吃豬、牛、羊,再配合中藥調理,幾個星期內就有了明顯改善。

此外,我也提醒她,使用的油品一定要記得放冰箱冷藏,以免因高溫氧化。調理半年後,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就完全好了。由這個例子可以明顯看出,「食物」會影響體質,更控制著「病情」,生病時,必須從自己開始改變,把責任丟給醫生,是沒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健康不外「吃、睡、動」三方面,讀者可細心體會,糾正飲食和生活的錯誤之處,必能重拾健康生活。若能再學習一些處理小毛病的方法,更能避免疾病坐大,保障良好的生活品質,愉快活到百歲。

★【迷思1】一天排便多次,代表沒宿便、很健康?
張院長說:「大便次數過於頻繁,表示腸胃無力,無法排空,是『極虛』現象。」

「排便狀況」是中醫診斷病人體質與病況的重要指標,不論是糞便的形狀、色澤與次數,都會忠實反應身體的狀況。中醫師透過排便情形就能對症下藥,因此,平時應養成在如廁後看一眼排泄物的習慣,別急著沖掉。

有些人覺得自己從來不會「便祕」,甚至對於自己一天能排便3次以上而感到得意,認為如此一來腸胃絕對「清空」,是「沒有宿便」的象徵,對健康大有助益。不過,一天排便多次、腸胃真的清空了?就是健康的象徵嗎?

莊子曾說:「道在屎溺之中。」真是所言不虛!尤其以「糞便」最能直接反應消化系統的健康與否。其實,凡事過猶不及,大便次數太過頻繁,在中醫來說是屬於「極虛」的現象。因為腸胃非常無力,沒有辦法一次排空,才會分多次進行。這種人通常五臟六腑皆虛,器官容易快速退化,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此外,大便排出時也不該聞到臭味,除非靠很近聞。如果大便一排出,鼻子就聞到臭味,代表腸內腐敗、毒素過多的情況已很嚴重,必須從吃的食物開始改善。

◎大便形狀反應身體狀況,太細、太黏都不好
(1)大便非常軟散,甚至會看到食物的殘渣和原來的顏色
表示腸胃已非常虛寒,中醫稱為「腸胃無火,不能腐熟五榖」,極可能是過度勞累或是吃太多寒性食物所引起,後者還會有排便前下腹痛,或半夜、凌晨出現下腹痛的現象。

(2)大便形狀太細,甚至如牙膏般
代表身體正處於極度的「過勞狀態」,可能是用腦過度、緊張壓力或睡眠不足,導致心肺和腸胃弁酯飢C,中醫稱為「心脾兩虛」和「肺脾氣虛」,必須有足夠休息和適度運動紓解身心。此外,飲食負擔過重也會造成「腸胃過勞」,特別容易發生在吃太多紅肉、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或吃太飽、喝太多冷飲冰品的人,也會出現大便變細的現象。

矯正的方法是改變飲食習慣,擬吃8分飽即可,還要避免吃重口味的食物,多吃營養清淡、好吸收的食物,如清蒸或水煮蔬菜、雞蛋、適量白肉或魚湯,以減輕腸胃負擔。

(3)大便感覺很黏稠,排的量不多,老是覺得排不乾淨
代表腸胃濕氣很重,這時要避免冷飲冰品、過度飲水、流汗過多和吃太快、太飽,以免增加腸胃濕氣。若上述的情況還加上大便臭,代表腸胃不僅有濕氣還有熱氣,中醫稱之為「脾胃濕熱」,表示腸胃已經很虛,卻吃進太多營養,可能是吃太多蛋白質所致,讓腸胃無法負荷,營養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因此才變臭。

此外,就算沒有吃超量的營養食物,卻常吃不當烹飪或破壞調味的食物,如煎過的魚、炸過的肉、燒烤快炒、重口味的食物等,食物殘渣也容易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造成大便黏臭的現象。這種狀況最不好,很容易變成消化系統的癌症。

(4)大便不通暢、小腹總覺得有脹墜感
若加上腰部痠軟或無力,更是「腎虛」的表現,屬於「過度老化」的現象。這種情況會讓人疲倦不堪,也代表身體正急速衰退中,必須減少工作量並盡快就醫,調養腎氣,補腎之後排便就會改善,全身機能也得以增強。

◎大便顏色偏黑、偏白,和「吃」的食物有關
(1)大便顏色太淺、甚至偏白
代表膽囊出口有阻塞的情形,造成膽汁無法順利進入腸道,多是膽道發炎或膽結石所引起,也有可能是膽管癌,一定要徹底檢查,查明原因。

(2)大便顏色偏暗褐色,代表身體「缺氧」
表示腸道裡的壞菌過多,缺氧的原因可能是疲勞過度、太晚睡及睡眠不足、倉促進食、吃太飽所引起的。另外,運動量太少導致肺活量不夠,也會缺氧。整天壓力過大、吃飯時沒有放鬆心情,也會使消化弁鉥謚h,消化一旦不完全,壞菌就會伺機而起,大便顏色當然會偏暗。若吃太多甜食,或過多肉、蛋、奶製品及海產等高蛋白食物,也會消耗大量氧氣而造成缺氧,讓糞便顏色變暗。

(3)大便顏色為黑色,甚至黏稠發亮
代表腸胃正在慢性出血,輕者可能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重者可能是胃癌或大腸癌的前兆。大便顏色若是如柏油般漆黑、黏稠發亮,通常是胃或十二指腸大量出血的徵兆,中醫稱之為「遠血」,也就是消化道出血的位置離肛門較遠,排出時血早已氧化,導致顏色偏黑。

通常會伴隨頭暈、疲倦、心悸等貧血現象,有些人則因虛弱而出現「低燒」(指體溫在37.3℃~38℃的發燒),出血嚴重者甚至會冒冷汗而昏厥,若不趕快送醫急救,大腦可能會因為嚴重缺血而導致某種程度的損壞。

除了就醫外,還要回想是否在近期內吃了較多傷胃的食物,如止痛藥、過於寒涼的食物或藥物。此外,壓力太大、情緒不穩定、睡眠不足等,也容易造成胃或十二指腸出血,要避免暴飲暴食與過度勞累,以免病情加重或復發。

如果平常大便顏色正常,突然某天變暗褐色或暗黑色,一般來說沒有太大的關係,有可能只是前一天吃太多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或是暗色的食物,如墨魚麵等所造成的,不需太緊張。

(4)大便帶有鮮紅色的血
通常是因為痔瘡或大腸近肛端出血,中醫稱為「近血」,一般多是因發炎或感染所引起的,也就是「火氣大」。此時要盡量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煎炸燒烤以及煙燻食物,和各式加工、再製品,如:香腸、火腿、培根、漢堡、熱狗、素食加工品等,並要多休息,避免勞累、生氣。還要注意不可久坐,多吃一些新鮮蔬果,每天用溫水坐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

不過,如果你愛吃甜食或很甜的水果,容易使腸內「黴菌」增加,因為黴菌最愛吃糖。當腸道黴菌變多時,不只腸胃會出問題,甚至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如:陰道或皮膚反覆感染,擦藥也好不了。這時候,只要少吃含糖食物就能改善了。

◎排便時間反映健康,吃早屨e排便最好
此外,病患也常問我,排便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呢?其實排便的時間只是反映健康狀況,最健康的人早上起來,在吃早屨e就自然排便了;差一點的,在吃完早壑妨嶀~會排便;若是午或晚壑妨嵿K也還算可以,最差的就是好幾天排便一次或一天排便好幾次。
話說回來,有便意就要趕快去上廁所,不要忍便,久了大腸平滑肌會鬆弛,使排便能力下降,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忍便和憋尿一樣,都是非常要不得的壞習慣。

★【迷思11】黑糖能止痛,經痛時可以多吃?
張院長說:「黑糖止痛僅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現代人多為熱性體質,反而會越吃越痛。」

「黑糖」因為比白糖保留更多豐富的礦物質,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養生聖品,給予人健康的印象。其實,黑糖也是糖,甜度仍然很高,吃多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古早有個改善月經疼痛的知名偏方,就是用黑糖煮薑湯來活血止痛,對虛寒性體質者而言確實有效。不過,若本身為「熱性體質」,經痛時吃黑糖,只會越吃越痛,還會使子宮發炎過度,造成嚴重損害。

很多人都知道精製白糖只有「空熱量」,沒有任何營養,吃了會使血糖飆升造成代謝負擔,對身體有不良影響。而黑糖是由白甘蔗榨取蔗汁後,直接在熱鐵板上炒乾成粉末所製成,沒有經過精製的過程,保留釵h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了這樣的前提,「黑糖」自然被標榜為健康食物。

釵h人甚至認為,對身體好的食物多吃亦無妨,結果不但沒有更健康,反而得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和肥胖,甚至是癌症!為什麼呢?問題就在於,黑糖雖比白糖多了維生素和礦物質,仍舊是糖類,吃多了一樣會使血糖飆升造成代謝負擔。基本上,任何型式的糖能不吃就別吃,若真的要吃,必須非常注意「攝取量」。

◎吃太多糖會讓胰島素分泌過多,易致癌
人體只要吃下糖分,血糖便會上升,胰臟會開始分泌胰島素,將血糖送進身體的細胞,之後血糖就會下降回復。但是,當吃下過多精緻糖讓血糖快速上升,連細胞都無法再容納多餘的血糖時,就算胰島素分泌再多,血糖都送不進細胞裡,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抗阻」。血糖沒有地方去,會利用新陳代謝的力量先轉化為脂肪,當作「倉庫」囤積,形成高血脂和肥胖。

若倉庫也滿了,血糖沒辦法再轉化,就一直停留在血中,便形成「高血糖」。這時如果不趕快停止糖分的攝取,讓身體的代謝機能好好休息,新陳代謝終究會停癒A以致於血糖沒辦法再轉化,始終維持在濃度過高的狀態,就容易引發「糖尿病」。

胰島素雖是人體正常調節血糖的內分泌,近幾年也有研究顯示,胰島素過多的話也會出現致癌現象,不管什麼糖,只要吃多,胰島素就分泌過多,會提高人體致癌的機會。

直接吃「黑糖」易讓血糖迅速飆升,導致糖尿病
黑糖雖然含釵h維生素及礦物質,卻還是糖,與常見的白糖一樣,是沒有纖維的糖,吃進體內後很快會消化成葡萄糖,並進入血液。當胰臟發覺血糖上升太快時,就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以穩住血糖。不過,此時的內分泌也已受到很大的損害,但一般人卻渾然不覺。

釵h人喜歡直接吃黑糖塊,以為這是很健康的舉動,結果血糖在短時間內飆升太快,胰臟遭受巨大衝擊,根本沒有時間評估釋放多少胰島素,基於身體本能反應,於是便全部釋放。這樣一來,血糖卻又變得太低,造成頭暈、疲倦想睡或空虛煩躁,於是忍不住又想吃些甜食,吃了之後血糖又開始飆升,形成惡性循環,損害健康。

◎現代女性痛經多為熱性,吃黑糖反而易讓子宮發炎
釵h女性朋友習慣在生理期來時吃黑糖薑湯,的確,黑糖裡面的鐵含量很高,可以彌補經血的流失,黑糖還含有釵h鈣質可以穩定情緒和緩解疼痛,薑湯溫熱的刺激也有助於排血和止痛的效果,但是,這只適用於「虛寒型的體質」。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現代人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根本已經很少出現虛寒性的經痛,絕大多數都是發炎性的熱性痛經。因此,喝再多的老薑熬黑糖也不會有效果,反而會造成子宮過度發炎而受傷,留下後遺症。

我有很多女病人都是盲從的跟著別人吃黑糖,每次吃完都只會更痛,結果子宮持續發炎,最後都是靠中藥慢慢清熱、活血,長期調養之後才恢復健康。由此可見,釵h人痛經都誤以為要吃很多溫補的食物,卻一直沒有效果,以為是吃得不夠,只好再吃更多。殊不知,是吃錯食物了,當然會越吃越痛。


◎蜂蜜、楓糖,只能偶爾吃
既然黑糖不宜多吃,釵h病患便問我:「院長,可以改吃蜂蜜或楓糖嗎?」原則上,蜂蜜比白糖及黑糖好,營養也更加豐富,但是,含糖量還是太高,高達80%,也只能偶爾吃。更何況,市售蜂蜜多是假的,這類假糖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還是少碰為妙。

至於楓糖,是一種比蜂蜜更好的糖,含糖量只有66%,營養也很豐富。缺點是太稀有也太昂貴,市面上容易充斥假貨,購買前務必要慎選。

請點繼續閱讀,也可以參考下列特惠商品 !!

 

Pioneer 藍牙耳機 APS-BH60
1280 搶購

 

Silvian Heach-短袖胸口挖空收腰洋裝
新品上市
1940 搶購

 

ADD ME 幾何排釦縮腰連身短褲(十字)
新品首週優惠 原價360
339 搶購

 

MAGALONG ML-PROK024專業碳纖腳架(公司貨)
精湛工藝美學代表
7980 搶購

 

NIXON The CORPORAL SS 曠野風潮時尚運動腕錶-鐵灰/41mm
6210 搶購

 

韓式作風 質感圓形真皮皮標拼接後背包-紅色
690 搶購

 

Sorabee anti-aging 海星晶鑽抗老洗面乳 150g
Sorabee 幫妳輕鬆抵抗歲月痕跡!
850 搶購

 

BeautyFocus 時尚機能輕薄束褲(粉紅)
凸小腹ByeBye 告別大腹婆
199 搶購

 

Hollister HCO 短袖 POLO 深藍色
1780 搶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依婷 的頭像
    依婷

    依婷的好康分享!

    依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